百亿、千亿规模化后 互金盈利效应将逐步凸显

 发布时间:2017-06-22 13:05:07
来源:网贷财经
 字体:

  

  进入2017年之后,各个平台在监管合规方面的脚步开始加快,继有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本指导意见在2015年7月下发后,有关网贷、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一些基本规范也指导意见也先后下发。与此同时,很多平台也在交易量、撮合量以及理财端、信贷端规模上迈入了新台阶。

  近期,微贷网公布了交易量逐步突破千亿的消息,铜板街也宣布成交量突破2千亿,另外业内还有陆金服、红岭创投、鑫合汇等也都早已迈入这个千亿门槛。对于这些以各种形式的资产包为产品依据并且依托交易驱动的平台而言,迈入千亿门槛已经意味着在行业内进入到了一个更为重量级的比拼阶段,除了风控和资产准入外,更为直接的问题就是规模化后的盈利问题。

  无独有偶,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接入登记披露服务平台的十家平台中,仅从接入的数据来看(因为有些平台在业务拆分和独立运营上有变化,因此不一定完全符合平台盈利状况),半数以上的平台在亏损运营中,另外****在统计2016年28家平台的业务盈利数据中也发现,目前行业中大多数平台还处在微弱盈利或亏损的边缘,能够进入稳健盈利通道的平台很少。

  

  那么,对于国内还没有放开的互金企业上市浪潮,能否保持稳定的业务增长趋势以及盈利预期便成为了以后长期发展乃至于上市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商业模式不同,对营收和利润的影响是否很大?答案是肯定的。

  对接大额资产的“跑量”模式:交易量大,合规难度大

  对于盈利模式和平台的上升通道,目前国内的网贷行业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平台线上汇集理财资金,但融资项目大多是传统的线下抵押、非标、保理、租赁等资产项目,而且在其中通过引入信用衍生方式进行资产风控保证。

  这些平台,目前都正在从规范化和跑量的大额资产渠道中逐渐找到一种平衡,因为网贷基本规范中对于小额、分散的定位(网贷基本指导意见中规定个人、企业在单个平台融资上限为20万和100万),所以这些平台都在从前期的非标资产售卖模式进入逐步的规范、管理期。单纯以线下资产通道和渠道对接模式的平台虽然可以在交易量上占优势,但未来受经济环境和资金利率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而且纯理财-资产对接的产品模式后期也面临交易通道和合规问题。当然,这种模式可以在跑量上迅速拉开段位,即便是目前在定调个人和分散为主要原则的整改期中,大多数平台也依旧是通过绕道交易所和金交所,或者是拆分项目的方式进行运作(或者是与单纯的线上小额模式相互隔离,拆分运营主体)。

  从目前国内互联网发展趋势来横向对比看,从去年开始,国内有一些平台已经开始逐步进入以营收和利润为考核指标,并且在较为稳健的类信贷资产或者是以平台交易撮合的模式下,实现了在自身用户生态内的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由于业务模式不同,因此盈利模式也有较大差异。

  第一种注重跑量的资产模式,最典型的例子是陆金所。2016年陆金所完成战略性架构整合,形成陆金所、前交所、重金所、平安普惠“三所一惠”控股架构,累计交易量突破6万亿元。此外国内一些排名靠前,成交量在百亿千亿左右的网贷平台而言,交易量的放大也意味着平台服务费或者是手续费的快速增长(虽然目前监管的规定是要小额、分散,但这种项目融资方式可以经过交易所等渠道进行类标准化的操作,并给和平台已有的网贷P2P业务相互隔离)。

  理论上而言,也只有通过交易量的放大和成交量的绝对值扩大才能带来平台在手续费和渠道费用上的收入,一般而言这样的平台是经过和外部增信或者是交易方合作,在原先有一定风控流程的基础上引入平台的合规和二次风控。当然,这种模式在获得盈利空间的同时,在资产交易流程设计和理财-资产端匹配程度上也会需要更专业的风控策略选择。因为目前国内整体上还是刚性兑付的环境,所以平台在风控和后期资产安全建设上也会投入更多精力。

  简单来说,这种依靠外部资产引入并且做交易驱动的平台,交易量很大,动辄百亿千亿,但余额与交易量差距较大,且面临较大整改风险,很有可能是“操卖白粉的心赚白菜的钱”。因为通道服务费有限,或者资金端利率较高,但资产端缺乏定价权。

  盈利评估:虽然这种跑量的资产模式也逐步开始进入盈利区间,但是对B端资产的风控和安全性把握能力要求将更高。

  对接个人的线上信贷模式:符合监管趋势,依托大数据风控

  还有另外一种撮合模式,在国内以51信用卡旗下“51人品”和宜人贷为代表,则因为满足小额、分散定位而且在商业模式上个人纯线上信用贷款对接理财需求(其本质是民生类经营和稳健消费类融资),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较小。

  这种模式依靠各自生态基础的海量数据和用户行为分析,通过大数据风控系统来全面引入数据、建模、因子和策略因素,最终在更优化的效率和成本条件下完成对用户的信用管理,是国内科技金融的主要表现。更为关键的是,这种以大数据风控为核心驱动的线上用户-风控的信贷模式,已经开始爆发出强大的市场需求并且进入快速盈利阶段。

  这种以撮合为主,以对接投融资用户之间需求的方式,其实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自身大数据风控为技术基础的利率定价体系,目前这样的产品以信用分期和个人信用贷款为主要表现。国内以宜人贷、51人品等产品为主要表现,因为拥有后端的大数据智能风控、反欺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爬虫等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用户海量数据的信用评估模型,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金融2.0阶段的主要产品驱动力。

  这种模式,其主要特点不是通过外部接入资产的模式,而是通过平台掌握的场景化融资需求或者是某一两个线上互联网产业链的需求,通过平台做撮合交易来实现融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对接。与上一种资产对接和售卖模式不同(上述资产驱动的业务模式带有一定的证券化特点),这种撮合模式对接具体的家装、旅游、经营、休闲、电器等消费和民生类需求,往往单笔金融较小,采用分期还款的形式,还款能力也较有保障。

  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在传统的金融风控手段以外,以互联网线上用户数据和千、万的维度、变量建立一套独立的风控体系,通过对个人小额信用贷款的满足来实现科技驱动的线上撮合贷款服务。拥有独立的利率定价体系和风控管理体系,规模正在从百亿开始加速,未来空间很大。

  盈利评估:前期会有几年的积蓄期,但业务、风控体系成熟后,扩展很快,关键是拥有独立的数据化风控能力,拥有互联网化的定价权,线上撮合也能解决资金问题,盈利空间很大。

  实际效果:个人线上撮合模式已经开始快速盈利

  两个主要的案例:宜人贷、51信用卡

  宜人贷目前已经在美股上市,公布的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宜人贷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累计促成借款总额393亿元。2017年Q1宜人贷财报显示,实现净收入10.22亿人民币,较2016年同期增长84%;净利润3.51亿人民币(5,098万美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166%。从违约率角度,宜人贷经历了一个风控管理逐渐稳定的过程。

   1 2 下一页 尾页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2012-2015 每日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3023022号 版权所有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将会在核实后进行处理